發表文章

從容面對工作壓力

圖片
有否想過,你可以利用催眠治療,有效地處理職場壓力? 面對繁重的工作,都市人在壓力下常出現不同程度的身、心、行為問題表現,例如:流汗、情緒暴躁、心悸、失眠、食慾不振等徵狀,其實這些表現只是冰山一角。在冰山之下,更可能隱藏著很多不愉快的個人經歷或失衡的心理狀態,這些都是不容忽視的問題。 每個人處理壓力的方法也有不同。面對相同的壓力,各人會根據個人經驗及性格作出反應,有完全不同的感受、想法、期望、渴望、自我價值及採取不同的應對姿態。我曾有一男同事,每當遇上挫折或不如意的事時,就運用指責的方式來處理,將矛頭指向其他同事或上司,抱怨對方的不是,更慨嘆自己「懷才不遇」,真正的目的卻是掩飾自己的不足,推卸個人責任。不知你會否和他一樣,用這方式來處理問題? 放開懷抱、從容面對、學習欣賞 其實,這樣做實在很不智。抱怨及仇視別人的情緒,不但難以平息,更佔據了思想空間及精力,使你不能客觀地面對事件,內心也不會覺得快樂。若長期處於亢奮敵對的狀態,情緒不穩、暴躁或憂鬱等情緒問題會相繼湧現。這時,你可以運用以下方法來替自己減壓: 1. 承擔責任,管理情緒 思考一下如何平息心中怒火,不再維持亢奮狀態。怒火平息後,客觀細想自己在事件中的角色及應付甚麼責任?你會為自己作出甚麼更好的選擇? 2. 催眠治療,放走憤怨 檢視自己如何從逆境渡過,並利用催眠治療,從潛意識的層面將負面情緒釋放,及向自己送出一份祝福。例如「我渴望得到一份平安,我想它可以幫我拿走憂傷,釋放心中怨恨。」 3. 停止埋怨,學習欣賞 思考及觀察自己從壓力中獲取甚麼寶貴的經歷,以及欣賞自己有能力處理這個問題。

災難之後‧穩定情緒

圖片
四川大地震吞噬了多個鄉鎮,毀了不少家園,奪去不少性命。面對頃刻家園盡毀、跟至親陰陽永隔,倖存者所受的心靈創傷確令人擔憂。 根據以往大災難的經驗,災民的情緒最少要2、3年才回復穩定,很需要內地社工持續跟進他們的情況。無國界社工下月起將展開為期1年的輔導工作,約40名社工義工將分批到什邡、德陽等臨時災民安置所,為災民提供情緒支援服務,亦帶動內地社工參與活動。 除了當地災民受影響,不少港人看到有關報導亦難以釋懷,情緒受到困擾,甚至有抑鬱的病徵。如果你或身邊的人因此失眠、發噩夢及情緒激動持續超過兩星期,便應減少接觸災區資訊,並向社工及心理學家等求助,以免患上抑鬱症。 如何紓緩困擾情緒 •向值得信賴的人傾訴 •做一些簡單運動,或做喜歡事情,讓自己鬆弛下來 •均衡飲食及充足休息 •以正面積極行動回應災難事件,如捐錢、捐血及祈禱等 •如災難性畫面影響日常生活,必要時停止接收有關信息 •如困擾情緒反應超過兩星期,應及早向社工、醫生及臨床心理學家求助,切勿遏抑情緒,否則易患上抑鬱症

讓淚水紓緩創傷悲痛

圖片
人生無常,遇到親友在意外中不幸受創甚至死亡,如何可以使受影響者從傷痛的陰霾中走出呢? 面對這情況,親友及家屬要採用支持的態度,留心傾聽對方的分享,協助對方處理傷痛或恐懼的情緒。對方或會痛哭發泄,其實哭泣也是一種有效的紓緩情緒方法,千萬不要勸他們不要哭,以免他們將情緒壓抑。亦可考慮利用催眠來進行哀傷輔導,幫對方將情緒好好處理。 遇到事故,死裏逃生者可能會對事件感到震驚而出現情緒失控的情形,初期會出現失眠、驚慌、經常憶起意外經過及內疚等,這些情況均屬正常,但若兩星期後情況依然持續,便有可能患上創傷後壓力症,要尋求專業人士協助,免得情況惡化。 如何處理遺屬傷者心理創傷 * 傷者或會經常重複講述肇事經過,親友須耐心傾聽 * 親友多陪伴傷者或死者家屬,有助平復情緒 * 不要勸遺屬不要哭,應讓他們將哀傷宣泄 * 讓死者家屬到現場路祭,讓他們哀悼死者 * 傷者或遺屬若兩星期後仍出現失眠、驚慌、經常憶起意外經過及內疚等,應找專業人士協助,催眠治療亦是協助創傷處理的好方法 * 若哀傷程度愈來愈嚴重,需以精神科藥物協助穩定情緒,同時接受心理輔導

活在恐懼症中

圖片
在這世界上,有否甚麼事情會使你特別感到恐懼?不過,回答這問題前,首先你要分清楚,甚麼是害怕,甚麼才是恐懼。 甚麼是恐懼症 簡單來說,恐懼症是患者在日常生活中,經常對某些事物或情境感到異常恐懼,甚至產生恐慌。某些患者或會慢慢演變成杯弓蛇影,不單處身於驚慌失措的情況,有時連提及相關的字眼,也會毛骨悚然,甚至出現嚴重的逃避行為。 幽閉恐懼症就是恐懼症的一種。患者對密封地方,如乘升降機、看不見出口的隧道、飛機機艙等,會產生恐懼,出現恐慌徵兆,繼而盡量避開這些地方。 恐懼症的類別 使人產生恐懼的對象,大至可分為四類: 動物型:害怕動物或昆蟲。 自然環境型:害怕自然環境事物,如暴風雨、高度和水。 血/打針/受傷型:害怕見血、傷口、打針或其他醫療步驟。 情境類型:害怕某些特定情境,如飛行、橋樑和駕駛車輛。 患者的反應 患者可能出現極度強烈的情緒反應、戰慄、心跳加速、胸口翳悶以及呼吸困難等。雖然患者清楚自己的恐懼是過分而非理性,但對於出現病徵,仍會感到非常無助及不能自已,故設法避免再接觸到這些事物或情境,最後養成逃避的心態。若得不到適當的治療,恐懼症不但使患者生活受影響,也可能破壞患者的人際關係。 催眠治療恐懼 患者可以向專業人士求助,嘗試用催眠治療去進行「暴露療法」( Exposure Therapy) 或「循序減敏療法」 ( Systematic Desensitization),把這些擾人的恐懼處理。較複雜及同時出現其他抑鬱、焦慮或濫用藥物症狀的患者,則有可能需要處方情緒病藥物的輔助,才能將問題解決。

擦肩而過的訪問

圖片
前幾天收到一通由Hong Kong Magazine 打來的電話,問我可否免費替該雜誌的記者進行戒煙的催眠治療。本來這是一個宣傳Alive的大好機會,不過,最後都因時間問題談不攏而拉倒。 戒除煙癮並非易事,我所提供的催眠戒煙療程,和坊間聲稱能於一、兩節內替客人戒煙的有些不同,整個療程大約要一個半月,該雜誌又怎能花這麼多時間來進行治療? 我和當事人的第一次會面,是一個深入的面談,先了解當事人的吸煙習慣,再訂下一連串針對性的新規則,例如要當事人按時間表?加吸煙的數量、改變慣性的吸煙時間及慣用手勢等。有些人會覺得奇怪:我是想來戒煙的,為甚麼你反而叫我吸多些呢?其實這是幫助你去改變習慣的一個方法,要你?加吸煙的數量,反而可減低你的吸煙意欲,確有意想不到的效果! 這些新規則推行約4-5天後,就會進行第一次催眠治療,將當時人導入催眠狀態,對付吸煙的主因以及處理相關的情緒。一星期後,會進行第三次會面,了解戒煙的進度,以及處理過程中遇到的問題;約兩星期後,會進行第四次會面;至於要否進行第五次或更多治療,則視乎情況而定,普遍來說,煙齡較長者要多花時間才能把煙癮戒掉。 這次不能進行訪問不要緊,最重要的,是外界也聽過Alive的名字,這無疑是替我打了一支小小的強心針!

節哀順變‧如何處理喪親哀傷

圖片
前陣子聽到在香港發生的一宗父親驚聞兒子意外去世後倒斃的新聞,心裡有所感觸。替喪親者做催眠治療時,我也會沾染了對方的哀愁,更何況是直接面對事件的當時人? 喪親期內的反應 治療喪親者哀傷是件沉重的事。失去至親時,很多喪親者會難以接受,即時反應是感到震驚、麻木、混亂,甚至抗拒接受現實,認為這只是一場誤會,是沒可能發生的事。這又難怪,一個曾經活生生,可以和你分享、可以和你牽手、可以和你說笑聊天的親友突然不再在你生命中出現,有誰會想此等事情發生? 接受了這現實後,有些喪親者會感到憤怒和自責,帶著怒氣,自問不甘心的問題,例如「為何要發生在我身上」;有些人會質疑是否自己做得不夠好,間接導致至親死亡;又或者開始埋怨自己在對方生前未能好好地和死者相處,到現今已再沒有補償的機會。之後,會開始情緒低落,失去盼望與動力,甚至失眠和食慾不振,覺得生命失去意義,對將來感到迷惘和徬徨。 催眠治療喪親哀傷 進行催眠治療時,喪親者由於有intense的情感,會比較容易進入催眠狀態。治療期間,最重要的,是鼓勵當事人真情流露,把感情盡情傾訴,這樣不單有助他接受親友離世的事實,更可以從中了解對方在事件中有否感到自責、有否其他情意結,再協助當時人將心結解除,明白衷傷反應乃正常事,使他可以從喪親的陰霾走出。 除此之外,亦會陪伴當事人重溫與死者往事,以安撫心靈,更令再鼓勵他保持活躍並積極地去適應新生活,重訂新目標和開拓生命新意義。 其他提供哀傷輔導機構 贐明會 2741-7782 荷寧會 2868-1211 安家舍 2725-7693 浸會愛群社會服務處 2572-4365 香港家庭福利會 2572-3171 社會福利署熱線 2343-2255 香港撒瑪利亞會 2389-2221 香港明愛社會服務中心 2524-2071 基督教家庭服務中心 2861-0283 資料來源:明報

一切從Rapport開始

圖片
如果有人問你最佳的減肥方法是甚麼,你會怎樣作答? 多做運動?控制飲食?還是參加纖體療程? 哈哈!我最近才發現,你大可叫對方開辦一間公司,相信在努力拼搏、勞心勞力下,體重必然下降。我,便是最佳例子。 不知不覺間,Alive催眠治療工作室已開張了接近兩個月,我的作息及生活習慣,亦起了很大的轉變。是的,憂慮是增多了,沒法子,要交租的嘛,總不可叫包租婆體諒我的「理想」而免我租金。最不習慣的,是不能逍遙的作長途旅行,揹起背包,不顧一切的在異地玩個痛快。嗚嗚,真懷念那段日子…… 不過,懷念歸懷念,樂趣總是有的,就是這樂趣使我撐下去。我最珍惜的,是能和客人建立互信關係,關上工作室的房門,可以放下百二個心,將心中困擾、憂慮及衷傷娓娓道出,再共同合作將這些困惱消除。看到他們離開時那放鬆的表情,和進來時的繃緊差天共地,就知道我的心思沒有白費了。他們的進步及轉變,亦是我那滿足感的泉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