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們都是MJ

雖然我不是 Michael Jackson 的歌迷,對他的離世也感難過,因為在他身上,也找到點點屬於自己的影子。不要誤會,我所指的並不是對外表的不滿,要靠整容來改變,而是心底裡、心靈上的一點欠缺、一份盼望。

自倫敦進修催眠治療歸來後,我也不斷地對「我是誰」這問題有所反思。師公 Gil Boyne 及老師 John Butler 的多個精彩催眠治療個案分析,都不約而同地觸及「我不值得被愛」(I am unlovable) 這個被師公稱為「不能說的真理」(unspeakable truth)。相信不單是我,這也是不少人的想法,影響了不少人的行為。

標籤效應

我們的自我形象,從我們還是孩子時所聽到的評語開始形成:「多可愛的女孩啊!」、「他很愚蠢」、「其他孩子比他乖巧」或「他很害羞」等。家庭文化是我們自我意象的基礎,父母和朋友們給予的批評,形成我們給自己貼的第一個標籤,並提供我們外表和行為的基礎。

結果,我們內心都有一個監督的聲音,當我們想嘗試新的或困難的事情時,潛意識會不自覺地浮起一向被教導的想法:「我不能這樣做,否則會受傷」、「我的表現出色,但也不能流露開心,否則會被看作是自大」、「我不能這樣做,否則不能得到朋輩的認同」等等。這些簡單的暗示形成我們的自我期望,並且使我們害怕行動後的結果。

我們不只是聽到這些聲音,更會加以渲染,自創自我迷思來解釋行為。一個父母如果說「他很害羞」可以變成「我的父母喜歡我的弟弟,忽略了我,所以我總是非常害羞。」或者,「她覺得很難交朋友」變成「我無法建立人際關係,是因為我的父母總是在吵架。」我們利用這些自我迷思來獲得同情或注意;或是做為退出某個令我們畏怯計畫的理由;或用來解釋我們的失敗,但是這些想像的藉口,只會讓自我懷疑繼續存在。

Michael Jackson 的情況更壞,自少便被父親虐打,在一個以金錢掛帥,缺乏愛的環境下成長,致使他很想得到,但卻不懂怎樣去愛。更可憐的,是他身旁雖圍著很多人,卻是以想從他身上獲利的為多,有幾多是真心關懷他、明白他、了解他的人?或許正是這份欠缺,令他覺得自己不值得被愛,不能明瞭自己的真正價值......

讓標籤成為歷史

要了解自己真正的價值,了解自己究竟是誰,是需要對自己完全誠實,平靜而中肯的審視別人給你貼上的標籤,看清楚哪些標籤其實是錯誤的評論及誤解,再專注內心的需要,誠實而積極的做回自己,而不是努力去飾演別人給予你的次等角色。

這過程或許有點難度,因為我們都習慣了飾演別人所付予的角色,難以從中抽離。催眠治療正可幫助你到深層的內在「中心」去尋找自我,釋放心理的幻覺,誠實的面對自己,尋回及做回真正的你,你亦會發現,其實自己比別人口中的你,其實做得更好,有更多優點,是一個 lovable 的人。有興趣的話,不妨聯絡 Alive 預約一試。

留言

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

🔮西藏頌缽療法工作坊(高階)ㄧ已滿

學員分享:西藏頌缽療法(高階) ㄧKK園區上高階班的感想🤟🏻

🔮西藏頌缽療法工作坊(高階)ㄧ已滿